全运人物 | “她力量”的逆袭:从哺乳期妈妈到全运赛场发布时间: 2025年07月25日 |
||
在全运会女子篮球赛场上,37岁的胡译丹站在北京女子篮球队的队友们中间,笑容中透着一股坚韧。只有她的队友知道,这个将和她们一起面对决赛的前北大校队退役队员,一个月前还面临前交叉韧带断裂、极有可能无法上场的残酷。而今天,她已经和她们并肩站在了一起。结果已经不那么重要了,因为她们已经是一个凝聚了力量、智慧和坚韧的“她”团队。 意外召唤:从家庭到赛场 2025年初,正在海南度假的胡译丹接到北京队教练丁婷的电话,邀请她代表北京出战本届全运会,和昔日的队友们再次并肩作战。作为北大校队前主力前锋,曾是CUBA北京大学主力队员的她心中虽然充满期待,但10多年没有参与过对抗性运动,并且尚在哺乳期的身体状态让她犹豫不决。最终,团队的信任重新点燃了她的斗志。“我想和伙伴们一起为北京争光,也想给女儿做出榜样。”她坚定回应,又一次接受了挑战。 双重挑战:带娃与训练并行 回到北京,胡译丹毅然为孩子断奶,开启了高强度、大运动量训练。每天清晨,她安顿好女儿后就匆匆赶往训练馆。体重增加、核心力量下降、膝盖酸痛……刚刚结束哺乳期的身体让她感觉吃力。家人承担了大部分的育儿工作,队友也给了她很大的鼓励。“有时候想放弃,但想到队友和女儿,我就咬牙坚持。”她回忆。两个月后,她逐渐找回了状态,三分球精准,突破节奏重现,教练组看好她在正式比赛时的表现。 重伤来袭:前路受阻 预赛前一周的一次训练中,胡译丹因为抢断摔倒,膝盖剧痛。诊断结果令人绝望:前交叉韧带断裂,医生建议卧床,康复期起码需要三个月,继续参加比赛的希望渺茫。20余年的篮球生涯中她从未经历过重大伤病,“那一刻,我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。”她泪流满面。队友轮流探望,团队中“不抛弃、不放弃”的精神也一直鼓励着她。胡译丹深知康复艰难,为不影响队伍,她选择独自恢复,搬回父母家一边训练,一边照顾女儿。 孤独康复:信念支撑 康复训练枯燥痛苦,从练习简单屈伸到学习如何走路再到负重练习,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伴随着身体的剧痛和心里的巨大落差。虽然康复的过程让她时常感觉脆弱,但她没有消沉。她努力学习康复知识,咨询专家,在家搭建简易训练区,用弹力带练习力量。晚上等孩子睡了,反复观看队友们的比赛录像,保持对比赛的敏感度。“篮球是我的信仰,我不想让女儿看到妈妈放弃。”她坚定地说。只经历了短短的一个月,她就开始尝试慢慢恢复基础运动的能力,在康复师的帮助下开始慢跑和低强度训练。在此期间队友们在成都的预赛现场大杀四方,夺得冠军。队伍回京后,队友为她送来一枚宝贵的预赛冠军奖牌,这个暖心举动让她更加想尽快回到她们中间。 期待重返赛场:为团队而战 全运会决赛前,胡译丹的康复速度超出了主治医生的预期,开始回归团队参与简单的日常训练。虽然距离决赛还有短短的半个月,但胡译丹已经开始了全力备战。虽然不知道未来是否还会有波折,但她坚信,最终一定会和队友一起站上全运会冠军的领奖台。 榜样力量 北京队主教练丁婷曾表示:“女性力量是团队的灵魂,在这种力量的加持下,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”在这支全运会北京女子篮球B组的队员中间,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了母亲,胡译丹仅仅是她们中的一个。实际上,每一位宝妈都在努力训练、自我成长的同时,也在努力承担着对家庭的责任。她们即是母亲,也是队友。来自这个小团队成员之间的鼓励,温暖着彼此,也在鼓励和保护着彼此。这不仅仅是一支团结的篮球队,我们更从中看到了一股女性力量的崛起。 |
||
|
||
|
|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