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市体育社团紧密围绕“大群体”格局开展工作

发布时间: 2014年01月29日

  1月28日,2014年北京市群众体育工作会议召开,16个区县体育总会及84家市级体育社团秘书长参会。李颖川局长出席会议并就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讲话,李丽莉副局长围绕体育社团发展等6个方面对参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。

 

  党的十八大、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,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、新机遇、新目标、新任务、新要求。十八大提出:“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,加快形成党委领导,政府负责,社会协同,公众参与,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”。这就要求体育组织要紧密围绕社会建设大局,服务本市全民健身工作,以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,以完善社会服务为重点,以创新社会管理为动力,以动员社会参与为基础,以整合项目资源为保障,推动体育社团组织建设、队伍建设、活动建设不断发展,发挥体育社团服务政府、服务社会的职能作用,在推进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、服务市民健身需求、创建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、参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创新局面。

 

  2013年,北京市体育社团紧密围绕“大群体”格局工作,积极落实《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(2011-2015年)》,全面加强协会组织建设、制度建设、队伍建设。截止到2013年底,我市共有市级体育社团84个,其中奥运、非奥、大众健身等项目类体育协会 57个;人群类体育社团 14 个;社会类体育社团 11 个;基金会2个。协会下设二级分会 173个,团体会员4744个,个人会员171500余人。16个区县建有体育总会,共有区县级单项体育协会、俱乐部345个(其中正式注册、独立法人、独立帐户的120个,二级分会98个)。市、区两级体育社团每年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400余项,100余万人次参与其中。各区县共有各类健身团队6298个,涉及各区县30余个健身项目,固定参与活动人员约30余万人,创建了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、北京国际自行车骑游大会、世界女子桥牌精英赛、卢沟桥醒狮越野跑、国际体育舞蹈中国公开赛、国际马联场地障碍赛中国联赛等品牌赛事活动,体育社团组织已成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2013年,市中小学体协、模型协会、汽摩协会、休闲体育协会、回春操协会共5个协会的项目获得了共计120万元的政府购买服务专项扶持资金;市登山协会等5个协会向市委社会工委、市社会办申请购买社会组织管理岗位资金,实现了5个专职岗位及30万元的资金支持。通过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实施,增强了体育社团的综合实力,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工作的发展,推动了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。

 

  2014年,市体总力争构建以“市体育总会,区县体育总会、人群类体育社团,街道(乡镇)体协”为基础的“三级枢纽型体育社团组织网络体系”,以及“市级体育社团,区县级体育社团,健身团队”为基础的“三级单项专业性体育社团组织网络体系”,推进全民健身市、区、社区三级组织网络体系建设,发挥体育社团公益服务作用,形成广泛覆盖,促进体育社团公共服务体系建设。